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關鍵之年,為確保今年生態環境工作開啟新征程、邁好第一步,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一山一水一平原”,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快建設美麗陜西,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做出新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對標對表突出重點、謀準謀實狠抓落地。今年生態環境質量將在“十三五”基礎上繼續鞏固改善、穩中向好,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空氣、水、土壤、主要污染物排放、碳強度等約束性指標,堅決防范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確保全省生態環境安全。
二、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編制省級碳達峰行動方案,指導重點區域開展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推進CCUS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零碳示范區建設;協調推動氣候投融資國家試點建設,深化國家及省級低碳試點建設。編制“十四五”污染減排方案,落實年度減排任務。持續鞏固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探索建立排污許可證證后“審計式”審查制度,開展排污許可執法檢查。出臺省級“三線一單”成果管理辦法,指導各市(區)制定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醫療廢物、廢水等處理處置監管;落實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服務“六穩”、“六保”工作任務;落實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環境質量保障總體方案,做好環境質量保障工作。
三、持之以恒保護秦嶺
鞏固“亂排亂放”問題整治成效,開展秦嶺區域聯合執法檢查;開展“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和自然保護地遙感監測問題整治,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人類活動遙感監管研究;建設省級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編制秦嶺區域生物多樣性優先區域保護規劃,開展典型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與評估;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建設,規范省級創建的方法和程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生態文明獎、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選和復核工作;推進白河縣硫鐵礦及漢丹江流域等礦區涉金屬礦產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完成白河縣硫鐵礦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二期和4處清污分流工程。
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持續改善空氣質量。以PM2.5和O3協同控制為主線,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強化多污染物系統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狠抓重點區域協作,深化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持續改善關中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加快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嚴格實施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狠抓重點時段管控,推進夏秋季O3和秋冬季PM2.5攻堅,深化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措施。狠抓重點領域治理,繼續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加速老舊車輛淘汰,提高鐵路貨物運輸比例,強化揚塵監管和秸稈禁燒管控。狠抓重點行業減排,持續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鍋爐與爐窯綜合治理,水泥、焦化等行業深度治理。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
(二)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突出黃河生態環境保護,強力推進渭河、延河、無定河、石川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突出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持續推進漢江、丹江、嘉陵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實施“一斷一策”污染治理,推進111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整治“千噸萬人”水源地環境問題;開展黃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對存在問題排污口開展整治,杜絕散亂污直排;優化重點流域水污染補償實施方案;健全重點湖庫水質預警工作機制,做好污染源環境風險防控,開展重點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
(三)保障土壤環境安全穩定。開展涉重金屬廢物排查整治,加強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環境監管,推進耕地分類管理,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實施,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建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護機制;加大固體廢物監管,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塑料污染治理聯合專項行動,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加強重金屬污染物減排。
五、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一)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標對表我省“十四五”規劃建議和“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編制大氣、水、土壤、應對氣候變化、農村、秦嶺、監測、核與輻射、醫廢危廢等領域生態環保專項規劃。
(二)夯實生態環境保護領導責任體系。貫徹落實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方案、生態環保責任清單,夯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對各市(區)和省級相關部門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加強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問題調度督辦,配合做好中央對我省的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專項督察工作;啟動第二輪省委生態環保例行督察,針對突出問題,適時開展專項督察。
(三)健全生態環境法治標準體系。推進鎂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含油污泥利用與處置規范、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要求等制訂工作;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建立案件辦理情況通報制度,督促開展索賠案例實踐,推進符合條件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應賠盡賠”;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和環境治理信息公開機制,健全企業環境治理責任制度,建立排污企業“黑名單”制度;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規范行政審批流程,推行生態環境部門企業環保接待日制度。
(四)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完善公眾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作用;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落實新聞發布制度,加強輿情監測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發揮政務新媒體矩陣作用,加強網絡宣傳;推進政務公開,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舉辦好“六五”環境日系列宣傳活動,開展“十三五”生態環境成果專題宣傳;積極開展法治宣傳,大力普及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持續開展生態環境科普宣傳,推進生態文化建設。
(五)健全環境治理監管體系。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規范執法行為,清理執法事項并出臺綜合行政事項執法指導目錄;編制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和適用規則;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環境監管,實施常態化執法正面清單;開展大氣、水、土壤、秦嶺等領域專項執法;強化重點案件查辦,對群眾反映強烈、主觀惡意的違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和網絡建設,完善監測質控體系,打擊弄虛作假行為;建立并有效運轉省級核安全協調機制,做好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強化高風險放射源安全管控;扎實開展“以案促建,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專項活動,強化生態環境風險防范,加大重點風險領域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穩妥開展涉環保項目“鄰避”問題防范與化解,有效應對環境社會風險。
(六)強化環境治理支撐保障。深化與稅務部門的環境稅協作;積極爭取中央環保專項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財政預算資金執行調度,提升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加強關中大氣污染、黃河流域水污染等重點區域研究;支持省級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開展大數據平臺建設研究,加強數據匯聚共享和分析應用。
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國之大者”,把提高政治站位與推進生態環境各項任務統一起來,只爭朝夕,真抓實干;精心組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深悟透、落到實處;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扛起生態環保政治責任,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常態長效推進趙正永嚴重違紀違法案以案促改,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加強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精心謀劃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認真組織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創建模范機關活動;將法治建設貫穿到生態環保的各領域,打造法治政府部門;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提升“干”的本領,增強“干”的魄力,凝聚“干”的合力,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培養鍛煉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歷練考驗干部,努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